的方式,塑造了喜闻乐见的假想人物,满足了民众对清廉官员的期盼。肖老师还分析了众多观众同情祁同伟的原因,认为这是我们文化的悲哀,不能面对人性的本质,性本非善。“历代的反腐鲜有成功甚至说无成功,除非不存在至高无上的权力,若存在,则反腐只能是权力斗争。反腐不需要像剧中沙瑞金对侯亮平那样的授权,不需要上不封顶这样的发话!”肖老师认为反腐败应该消除至高无上的权力,依靠一个好的制度和法律。



  于宜芃同学以“君从叙拉古来?”为主题,通过分析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浅析了剧中的高育良现象。“我认为剧中高育良的堕落不仅是因为处于中国这种圈子文化中,类比西方柏拉图、海德格尔等人,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投身的政治体制中权力不受控制。专断的权力释放了他内心的欲望,摧毁了他的德性。我觉得高育良的例子很好的印证了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好人就无法干好事。”于宜芃同学认为反腐败不仅要依靠德性限制政治权力,更需要一套好的制度对权力进行限制,绝不能依赖人治。
  余凯老师以“戏里戏外的腐败”为主题进行发言。“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把普通人平时看不到的腐败细节演绎了出来”。余老师分析了十八大前后的我国的腐败与反腐败形势,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反腐败趋势与特点,并结合剧情指出腐败的特点呈现群体化、两极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涉黑化、权色交易凸显、影响力腐败等。余老师同样认为《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所刻画的场景和剧情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甚至现实更为“精彩”。余老师认为反腐败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期望走上制度化、法治化的道路。余凯老师还现场唱起《宰相刘罗锅》的插曲,引起掌声一片。
  龙太江老师在发言中谈及清官的话题。他首先列举了词典对“清官”的解释,即清资官、清朝的官吏、公正廉洁的官吏、在坏体制下做好事的官、能为民请命的人,并抛出了“清官是不是好官”的问题供全场思考。“李达康的特点是习惯搞一言堂、习惯搞权斗、珍惜名誉、一心只为GDP”,龙老师从剧中李达康、孙连城等角色入手分析了剧中清官的特点,指出清官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德、能、勤、绩、廉,而廉并非第一标准”。龙老师希望更多的清官、好官的涌现要靠制度和监督,反腐败亦是如此。



  袁柏顺老师为全场播放了他精心为此次学术沙龙制作的视频,视频主要取自电视剧中精彩和关键的片段,在每个片段前后都会有一些问题和讲解,帮助同学将电视剧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反腐败与中国政治,令人耳目一新,也调动了全场的气氛。
  精彩的主讲和点评结束后是更为精彩的提问环节,在场的师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有同学问刘宏斌老师“人民是否会腐败?”刘老师细谈了人民的政治概念和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时期、改革开放后等不同时期对人民概念的不同定义,指出腐败往往由于缺乏人民的监督。人民应当有权利参政议政,表达政见,实现对权力运行者的监督。



  有同学请教蒋海松老师,提出“剧中以祁同伟作为穷人家的子弟用‘胜天半子’的心态步入官场和以陈海为代表的具有政治资源的官二代的身份开始政治生涯作对比,剧中的政治生态是否造成了阶级固化或扩大了原有阶层的差异?”蒋海松老师回应,“阶层固化严重,但是不能以‘胜天半子’为理由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不能像祁同伟那样为自己的犯罪活动找理由,这是很可怕的。阶级即使固化,也不能放弃希望,穷人家的孩子依旧可以奋发有为。”他同时还提出,当双方不可协调时,要建立一种中性制度,寻求中庸之道。反腐败面前没有好人、坏人、穷人、富人之分,需要的是公正的制度。
  有同学提问指出,“今天的沙龙都是在发现问题而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