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廉政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2013-11-2 23:53:22

 
“其情险,其势危,其克除之路尤为艰辛,其廉洁清明尚需时日。”我们已然走到了腐败问题不得不治的历史关口。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腐败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反腐工作有了长远进步,但距“清廉治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时代的机遇掌握在我们手中,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根治腐败问题,要靠我们去不断实践摸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成功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一切失败的教训都值得反思。由于腐败是个古今中外的世界性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反腐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许多国家例如北欧五国、新加坡、韩国等,在廉政建设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可以使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对当前的预防、惩治、监督腐败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文化润其内,廉政固其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宣扬正确官场价值观,以社会道德约束人性
文化改造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存在形式具有深远影响。根据本国文化对症下药,宣扬适宜的廉洁价值观,可以从根本上建设固廉政之根基。荀子曾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生来本性是自私贪婪的,其自私的本性不会因为其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以廉政文化,社会道德约束人的本性,以廉耻之心遏制其贪婪的欲望,将是我们建设廉洁社会环境的最终归宿。
新加坡被公认为世界廉洁国家,为我们建设良好的廉政文化提供了极好的典范。其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其社会主流文化,政府竭力宣传“礼义廉耻”的思想,以高尚的情操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力图改造民众的价值观,以廉洁奉公,忠于国家为荣,以贪污腐化,玩忽职守为耻,起到了“以徳倡廉”的效果。20世纪80年度,新加坡提出了其社会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正是在这种浓厚的社会文化熏陶下,人人向上,官而为民,新加坡由一度的腐败泛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令世界仰止的廉洁国家。
作为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中国从不缺乏各种优秀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古人对廉洁文化建设作出的各种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古代君主已经明白清明政治对江山社稷持久稳定的重要性,其对廉洁文化的宣传与巩固所做的努力不可谓不足。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以警示统治者严于律己,注重清明;统治者以“忠”、“廉”、“勤”、“欲而不贪,见得思义”等思想约束官员的行为,鼓励官员向善向美,执政为民。
然而,当代我国随着改革开发的推进,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众多官员的官场价值观缺乏强有力的导向,处在混乱的边缘。其一,官而为民的价值观未深入人心,“当官发财”的思想依旧是很多人走上仕途的原动机。有此思想在内中作祟,廉政便无从谈起。其二,官民之间的“人情味”太重。这里的“人情味”说的是官员在亲情、友情的关系上谋私利,为家人、朋友谋财谋位,大有“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之势,严重影响了官员质量及社会公正。其三,“官老爷”思想根深蒂固,当官者自觉高人一等,对下属官员及民众颐指气使,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从根本上遏制上述官场流弊,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宣传,以“八荣八耻”为基础,在全社会大力宣扬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官而为民现代社会价值观,使廉洁成为一种群体意识,一种全体民众的“共同价值观”,如此官官清廉则指日可待。
二、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监督机构,加速政府官员财产公示
如果将廉政建设看做培养树木,那么之前提到的廉政文化建设便当是缓缓细流润其根本,为治本措施但见效缓慢,须持久为之,宜缓行而不宜急行,制度建设则是修剪枝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 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