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

[日期:2015-10-2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一——

美国202万人因腐败被判罪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廖政军

2014060510:26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位于美国中北部的伊利诺伊州不仅“盛产”总统,更因“盛产”腐败州长而著称。据统计,过去40多年来,该州9任州长中有5人曾因涉嫌腐败案件被起诉,其中4位州长最终锒铛入狱。现任州长帕特里克·奎恩又在接受联邦司法调查,该州再度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

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针对伊利诺伊州政府一项打击城市暴力工程的腐败案对奎恩发起调查,指控他涉嫌滥用职权及公共经费。此前,该州审计署已对奎恩进行审计调查,目标对准2010年奎恩为赢得竞选而推出的“社区重振工程”。该工程总预算5500万美元,被怀疑存在不少管理和经费使用上的漏洞。奎恩涉嫌通过设置多个预算账户绕开议会监管,并筹措行贿基金,违反了联邦反腐败法律。

截至517日,奎恩已根据要求向有关部门提供了上千页的法律文件,极力为自己洗脱罪名。但除了挪用经费和行贿问题外,司法部门还认为奎恩涉嫌安排下属将上述工程中近15万美元的项目资金“中饱私囊”。尽管奎恩多次出面澄清与此事无关,但调查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仍令此案扑朔迷离。528日,一个由12名司法人士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将就调查结果进行审议。无论结果如何,奎恩连任州长一事已生变数。

现年65岁的奎恩素有“政坛牛虻”之称,其政治生涯始于民间草根组织,被视为“草根改革者”。2009年,时任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卖官案”东窗事发,副州长奎恩被“扶正”,此后成功连任。奎恩上台后曾誓言反腐,签署的第一项行政命令就是“给州政府消消毒”,发誓决不重蹈前两任“腐败州长”覆辙。

然而,“反腐州长”却也难逃遭受司法调查的命运。关于奎恩的腐败丑闻一经披露,不少当地媒体纷纷感叹,“腐败仍似病毒一样无孔不入,侵蚀着美国政府的肌体”。在美国,从联邦、州到地方各级权力机关,都存在腐败现象。上至国会议员、下至普通公职人员,都可能与腐败扯上关系。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内,共有两万多人因腐败被判有罪,其中后10年比前10年案件增加了3.2%。另据盖洛普公司最新民调显示,半数以上美国受访者认为,腐败是联邦政府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降低联邦赤字、就业、医保等热门议题则位列其后。

近年来,美国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案件频发。究其原因,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利希特曼认为,“一般而言都是因为钱,另一方面可能源自一种‘权力的傲慢’,即政客们都相信自己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美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廉政法规体系,比如《政府阳光法案》用于规范行政行为和公务人员日常行为,《政府廉政法案》用于规范反腐机构职能和权限,《联邦反腐败行为法》则对惩治腐败作出具体规定。可以说,对政府官员的腐败监管是严苛和全方位的。但这套监督制度并不能治本。

具体分析而言,首先是美国的政治选举制度客观上为官员腐败创造了条件。在美国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些曾被看作是腐败的行为逐渐演化成政治过程中的正常部分,比如利益集团可以向竞选者提供巨额竞选资金,甚至进行权钱交易。其次,法律惩治力度不够。许多政府官员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将惩罚降至最低,同时受指控的官员多以辞职了事,以逃避进一步的调查。此外,与政党政治息息相关的官官相护和裙带关系,都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管理学副教授布朗对记者表示,从政治贿选到教育领域的贪污,从立法腐败到医疗卫生领域黑幕,腐败已蔓延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行业,“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制度化、合法化”。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05/c1002-25108121.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二——

西班牙腐败多集中在地方政府和中下层官员

2014060600:05    来源:人民网   

最近两年来,西班牙腐败丑闻不少,例如发生在南部安达卢西亚的“欺诈裁员补贴门”、国王女婿乌丹加林侵吞公款事件、人民党非法政治献金事件等,都在西班牙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前,西班牙司法机关再出重拳,以挪用公款、贿赂和伪造证件的罪名,逮捕了西班牙国有铁路基建公司建设和项目部主任等9名犯罪嫌疑人,怀疑他们在一个巴塞罗那高铁项目中非法侵吞了高达600万欧元的国有资产。

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在西班牙,公共工程最终花费经常超出预算。据统计,在2008年至20141月间,西班牙发展部在项目调整和补充项目上的花费高达51.2亿欧元。以马德里至巴塞罗那的高铁为例,该项目竞标起拍价为75.5亿欧元,竞标价为68.22亿欧元,但项目最终花费高达89.96亿欧元,超过竞标价31%

按照西班牙律师豪尔赫·奥兹的分析,西班牙公共工程的腐败常常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掌握项目分配权力的官员与私人承包商达成协议,前者帮助后者赢得项目竞拍,而后者则向前者提供高额佣金;另一种方式是官员和承包商合力拿下项目,从项目资金中非法牟利。这次西班牙铁路基建公司爆出的丑闻就属于第二种方式。

《国家报》的报道指出,频繁的预算超支源自建筑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一种谈判机制。这种机制的运行方式如下:政府将某个基础建设项目交给一个咨询公司进行评估,随后该项目被公开竞拍,建筑公司在竞拍中会大幅下调价格以赢得竞拍,但在拿下项目后他们又会对项目进行详细调查,找出项目的疏漏并要求政府增加拨款。

“公共工程,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高发区,其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力,无论是在项目实施之前还是之后均如此,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上下其手的机会。”透明国际组织西班牙分部主席、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赫苏斯·利斯卡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

律师奥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上西班牙的腐败问题大多集中在地方政府和中下层官员层面,涉及中央政府和高级官员的情况并不多。利斯卡诺教授也表示,西班牙的腐败更多的是政治腐败或者说是政客腐败,公务员腐败案件较少,直接贿赂政府办公人员或警察等公务员的情况极为少见。奥兹表示,近年来西班牙政府加大了对大型工程、偷税漏税和非法资产的查处力度,一些腐败丑闻彼此之间还有联系,所以也会出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情况。

以安达卢西亚“欺诈裁员补贴门”为例,2001年,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政府为扶持陷入经营困难的当地企业,决定在企业对员工实施内退或者裁员时予以补助。截至2011年,这一补助计划的总预算高达7.21亿欧元。但根据法院和西班牙国民警卫队的调查,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非法情况,比如向从未在被补助公司工作的人发放补贴、向从未进行裁员的公司提供补贴、向大区政府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协调人提供高额中介费等,涉嫌诈骗的总金额可能高达1.52亿欧元。

“在这起腐败案件中,一些细节极为让人吃惊。比如曾给安达卢西亚大区政府劳动和社保部主任担任司机的胡安·弗朗西斯科,从大区政府接受的非法补助高达135万欧元。他交代说,自己每月在购买可卡因上的花费就高达2.5万欧元。而根据法院调查,那名已经锒铛入狱的主任当时大肆以提供补助的名义派送公共资金,其派送对象包括自己的朋友、邻居和家人等。另外,一个在多起非法补贴中担任协调者的公司为了洗白从政府获得的高额佣金,在其注册的6家公司中使用了同一个伊拉克人的名字作为公司管理者,事实上这名伊拉克人只是一个穷困的移民。”奥兹指出。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西班牙政府在去年9月出台了包含40项具体措施的一揽子反腐败政策,其中包括确定政党非法融资的一种新罪名,加大对腐败案件的量刑力度,公务支出严格执行实报实销且禁止使用信用卡支付等。此外,西班牙议会还于去年11月通过了《透明、公共信息获取和良好执政法》,针对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法律义务。

根据西班牙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4月份民调结果,80.3%的西班牙民众对失业问题担忧,对腐败问题表示担忧的占比为36.3%“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民众对腐败等丑闻的容忍度下降,腐败事件接二连三被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有损西班牙的国际形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和社会道德学教授胡安·安东尼奥·赫雷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记者 丁大伟)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06/c1002-25110695.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288人遇难的沉船事故暴露韩国“官商勾结”腐败

人民网驻韩国记者  黄海燕

2014060900:00    来源:人民网   

近来,韩国“世越号”(原译为“岁月号”)沉船事故让全体韩国国民沉浸在悲痛之中。在事故原因的调查过程中,韩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均被一一暴露,尤其是腐败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韩国时间416日上午858分许,韩国一艘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原译为“岁月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浸水事故,之后沉没。截止发稿时,该事故已造成288人遇难,16人失踪。看着这些数字,不禁让人纳闷,在一个如此发达的国家,国民安全保障体制为何如此脆弱?

事故发生时,事故客轮上的44个救生筏只有2个自动充气上浮。但是,这样的救生筏却在韩国船级社的定期检查中被认定为合格。韩国船级社是韩国的非盈利船舶技术检验机构,也是韩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此外,事故客轮上的货物严重超载,且原本应该固定好的货物并没有被一一固定好,但负责检查这些工作的韩国海运工会却在这样情况下同意了客轮出港。另一方面,韩国海警展开的海上救援工作也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众多遇难者家属指责海警救援不力。

其实,该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官商勾结”。负责代理检查船只安全的韩国船级社与负责管理船只安全运航的海运工会的理事长都曾是韩国海洋水产部官员。这种“官”与“商”的关系导致了韩国政府对这些机构的监督形同虚设。

对此,韩国总统朴槿惠519日在青瓦台就“世越号”沉船事故发表《对国民谈话》,她在谈话中就事故向国民道歉,并表示将解散韩国海洋警察。朴槿惠说,政府将彻查是否存在与清海镇海运公司勾结的势力,并严厉打击在社会各界蔓延的贪污腐败现象,确保国民生命和安全不再受到威胁。朴槿惠强调,政府一定会根除官商勾结,不会再任命公务员担任与安全监督、审批管制和采购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政府有关机构领导,另外将把禁止公务员在退休后在相关机构再就业的期限从现行的两年延长到三年。

“官商勾结”这一词语对于韩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一直被视为腐败的代名词。而腐败与反腐败则贯穿于韩国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之中。几乎每一任韩国总统上台时都会向国民承诺铲除腐败,但历届总统无一善终。全斗焕和卢泰愚因筹集和侵吞秘密政治资金被捕,金泳三因儿子腐败丢尽颜面。金大中上任后,虽然推行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并沉着应付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重振,从而赢得了国民的高度支持,但他的亲属涉嫌腐败,3个儿子均入狱,令他英名毁于一旦。以“改革、道德性、国民参与政府”为口号、被称作“平民总统”的卢武铉上任刚满一年,就遭到国会弹劾,停止行使总统职权。最终,卢武铉因涉嫌贪污,跳崖自杀。

此外,2013916日,韩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国务总理韩明淑受贿一案在首尔高等法院二审宣判,法院推翻一审无罪判决,以非法收受政治资金罪判处韩明淑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8.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7万元)。

面对一系列的贪污腐败现象,历届韩国政府也采取了众多严厉的措施予以打击。包括实施官员个人财产公开制、金融交易实名制、一刀切政策(即若官员被发现受贿或贪污,无论涉案金额大小,都将开除公职)等。此外,韩国国会还注意通过立法从制度上反腐。2002125日,韩国开始实施《反腐败法》,并成立反腐败委员会,接受社会各界对腐败案件的举报。

但在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韩国以55分(满分100分)位居第46位,比2012年下降了一个名次。这已是韩国清廉指数排名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可见,反腐工作仍是韩国社会需要继续进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腐败是韩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下至职员,上至总统。但韩国的法律相对较严格,司法部门执法严厉,制裁力度也大。此外,韩国国民的民主化意识、参政意识较高,所以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大。“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这些制度为韩国反腐败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09/c1002-25119667.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四——

加拿大:腐败源于政党徇私 参议院改革困难

人民网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

2014061008:0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近来,加拿大政要腐败丑闻迭出,被舆论追责,导致一位省长辞职,三位参议员停职,颇引人瞩目。

政府备受“参议院丑闻”困扰

20143月底,阿尔伯塔省当选仅两年且颇为干练的雷德福德女省长宣布辞职,原因是她在前往参加曼德拉葬礼时,乘坐头等舱,花费了纳税人45000加元(去年和前年,加元同美元等值),致使舆论和党内追责,而不得不辞职。最近又爆出,她的保安费同样超标。

其实,阿尔伯塔因盛产石油而成为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加拿大会议局刚刚公布的经济报告显示:阿省人均收入超过挪威,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其省长却因区区4万多美元的公出旅费而黯然下课。《全国邮报》当时所发社论的标题是“阿尔伯塔省的‘头等舱’省长”,可见对官员奢靡浪费毫不客气。

其实,一年多来哈珀政府也备受“参议院丑闻”困扰,人们曾将其比为加拿大的“水门丑闻”。但尽管身陷困窘,哈珀总理却也借民意发力,致力于推动参议院的改革进程。

“参议院丑闻”起因于三位由哈珀亲自任命的参议员在领取住房与报销旅差津贴上的欺骗行为。加拿大参议院相当于英国的上议院,有105个席位,参议员由总理提名,总督任命产生,且可以从30岁一直干到75岁退休。

丑闻爆发缘于2012年底国家电视台的一则报道,揭露一位名叫达非的参议员在住所补贴上存在欺诈。根据政府公务开支规定,如果议员的首要居所距首都渥太华100公里之外,每年可以领取约22000加元住房津贴,并可每周报销往返差旅费用。

达非于2008年被哈珀任命为参议员,代表的是家乡爱德华王子岛省。不过他在首都渥太华拥有住房,且大半时间都住在首都。可多年来,他却一直申报首要居所在爱德华王子岛,并由此领取政府住房津贴。这一欺骗行为东窗事发后,舆论穷追不舍,议员却不肯认错,也拒不退款。这给要维护保守党利益和政府形象的哈珀政府带来颇大压力,于是总理办开始向达非施压,逼其退款,以平息舆情。

但直至去年3月,达非才退还了总额为9万余加元的住房津贴,可不久媒体就发现,是总理办主任怀特开出个人支票为达非交纳的。于是舆论开始追查幕后交易及总理本人是否知情。舆论压力之下,怀特为此于去年5月辞去总理办主任一职;达非也在总理办和保守党劝诱和逼迫下退出了保守党议会党团。

参议员滥报差旅费 近半人要求改革

然而,参议员腐败非此一桩。另一位同样由哈珀任命,来自西部萨斯科彻温省的名叫沃琳的女参议员,亦被发现滥报差旅费。此人曾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一度出任加拿大驻纽约总领事一职。审计发现,她所报差旅费绝大多数并非往返于渥太华和她的家乡之间,而是以多伦多为中心。其后查明,多伦多才是她的首要居所。在她所报销的36万多加元的差旅费中,多不是为议会公出,而是个人旅行,或是出席她所兼职的公司的活动。为此沃琳被迫退还了约15万加元,但仍拒退其余款项。压力之下,沃琳也被逼退出了保守党议会党团。

第三位参议员名叫布拉齐奥(BRAZEAU),原是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议会主席。调查表明,他当上参议员后,一直租住在与渥太华仅一河之隔的卡蒂诺,但却将首要居所虚报为其前岳父在魁北克印第安保留地的住处。他为此而不当获取约5万加元;同时,他也存在滥报差旅费和性侵等问题。目前这三人仍在皇家骑警的调查之中。

人们原本就对参议院多有不满,这些丑闻更如火上浇油。民调显示,49%的人认为应该改革参议院,41%的人干脆主张取消参议院;只有6%的人认可参议院现状。哈珀政府因此面临巨大的民意压力与信任危机。哈珀一再表示:拿了不该得的钱就得退还,滥用纳税人的钱是不能容忍的。他说,“在这件事情上,受害者是加拿大人民,他们指望所有议员以应有的诚实与尊重对待公款。”面对舆论质疑,哈珀说,对总理办主任怀特个人给达非开支票一事他事前并不知情,也不会同意;怀特也并非引咎辞职,而是被他解职的。

为挽回民意,重建信任,在哈珀的坚决推动下,参议院于去年底终于通过决议:将三人的参议员资格中止两年,在此期间停发薪水及议员享有的办公经费与福利待遇;同时,皇家骑警也着手对三人进行刑事调查;并决定对全部参议员的报销项目展开彻底审计。

高院裁决令参议院改革搁浅

近年来,哈珀总理多次表示要对参议院进行改革,丑闻促他将改革提上了日程,于是保守党出台了一份具体的改革议案:一,参议员由各省选举,再由总理提名,总督任命;二,参议员任期限定9年,且只任一届;另一建议是完全废除参议院。但这样的改革涉及到政体变动,反对者质疑此举是否合乎宪法。为此,提案于去年提交给最高法院裁定。今年4月底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决是:限制任期的改革须得到10个省中至少7个省份及全国50%以上人口的同意;而废除参议院则须要全部10个省的同意。哈珀的改革计划由此遭遇挫折。哈珀一方面对高院的裁决表示失望,但他仍表示,他不会放弃改革,他呼吁各省就参议院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野的自由党则提出了参议院非党化主张,其领袖小特鲁多今年1月底作出一项大胆决定:将本党32位参议员全部清出自由党党团会议,迫使他们成为独立参议员,即不再代表自由党。他同时呼吁哈珀总理也照此办理,不再任人唯亲地任命本党参议员,从而使参议院走向非党化。但哈珀并没有作出回应;而各省和各政党都并没有将参议院改革视为重要事项。哈珀政府对参议院的改革仍然困难重重,前路遥遥,不见曙光。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0/c1002-25126028.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五——

200公职人员一年内被解职  俄罗斯禁官员拥有海外财产

人民网驻俄罗斯记者  谢亚宏

2014061100:00    来源:人民网   

一家国际腐败监督机构2013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俄罗斯人认为在以下领域普遍存在腐败:警察系统为89%、司法系统为84%、立法系统83%、卫生系统75%、教育系统72%、新闻媒体59%

近年来,俄罗斯引进种种制度大力惩治腐败,但各种案件仍不时发生。2012年的俄国防部腐败案,可算是一个典型案例。

“国防服务公司”涉嫌倒卖土地牟利超30亿卢布

201210月,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国防部下属的“国防服务公司”涉嫌倒卖土地、基建设施和股票等国家财产,同时购买劣质军服从中牟利,涉案金额超过30亿卢布(1美元约合35.3卢布)。随后检察部门介入调查,发现该公司和国防部的多名高管和官员牵连其中。尽管大多数涉案人员最终被定罪并被处以不同程度的监禁和罚金,但最高职位的嫌疑人——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命运则显得微妙。

谢尔久科夫历任俄联邦税务局长等职,与政坛人物的关系匪浅。其在国防部长任上大力推行改革,“国防服务公司”就是改革产物,他同时兼任公司董事长。检方在取证过程中认定,国防服务公司不可能在谢尔久科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违法行动,而多名证人也指证他指使下属低价倒卖国家财产。

为了配合执法行动,谢尔久科夫在201211月被解职。然而调查过程进行得并不顺利:当年12月检方开始对谢尔久科夫进行质询,但他以各种理由拒绝回答问题和作证。由于缺少证据无法确定关联,检方最终只能在20131128日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提起公诉。但即使这样法庭审理也未能走到最后:今年年初谢尔久科夫已被赦免,赦免原因根据其与检方所签订协议并未公开。更令人咋舌的是,就在被提起公诉前十几天,他已被国有军工集团“俄罗斯技术公司”宣布委任为其下属联邦工程研究测试中心的首席执行官。这一消息引起舆论哗然,俄杜马反对党议员纷纷表示谢氏“重新上岗”是对社会法律和正义的公然挑战,让俄反腐败斗争成了摆设。但俄总统办公厅则回应称这是企业行为,政府无从干涉。路透社的报道认为,腐败严重影响到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此次赦免行动容易让人认为俄政府的反腐行动付之东流。

实际上,涉嫌贪腐的官员东山再起并不仅此一例。同是在2012年,负责“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俄航天系统公司总经理乌尔利契奇由于非法挪用公司资金65亿卢布而被解除职务。然而,当地媒体很快发现,乌尔利契奇并未被法办,而是被改任该公司高级顾问,随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大型高新科技公司担任总裁。关于他非法挪用资金的案件调查并无进展。

可以看出,俄罗斯大范围腐败问题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明显。长久以来,俄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低下,行事也缺乏监管,这种松散的状态很容易滋生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薪资不高,让他们贪腐有了“正当理由”。有些贪污案件的处理不得当,则加深了民众的不信任感。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心目中最为腐败的政府部门就是强力部门,正是因为其权利庞大同时相对不透明,从而滋生“绝对的腐败”。

通过法案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账户及财产

腐败问题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国家形象也受到影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俄罗斯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60亿卢布,同比增长超过20%。根据国际腐败监督组织2013年底发布的全球腐败指数显示,俄罗斯清廉指数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127位,甚至排在马拉维、贝宁等非洲国家之后。而由于各级官员是腐败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俄政府在推行各种反腐措施时,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199319951997年俄立法机关曾先后三次起草并通过反腐败法草案,但由于涉及官员利益众多,最终未被时任总统叶利钦批准。

当然,在看到俄腐败程度严重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俄罗斯近年来努力推行各种反腐措施的大力度。在政策层面上,俄罗斯在2004年和2008年先后成立由总理和总统领导的“反腐败委员会”,2013年设立反腐事务局,为全面贯彻国家反腐败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2008年底,俄首部《反腐败法》正式通过,其中规定国家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必须向税务机关提交收入和财产等信息。

2013年通过的法案则进一步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账户及财产等。俄罗斯新法,进一步封堵官员贪腐途径。为防止金融资产外流,普京当年2月向国家杜马,即议会下院提交法案,禁止官员在海外拥有银行账户、持有外国发行的股票以及其他金融票据。不贯彻这项规定的官员也将遭解职。这项法案当年71日开始执行。如果逾期未放弃海外银行账户等,官员将乌纱不保。

在执行力度上,2013年共有150万俄政府职员和国企高级员工进行了财产申报,200人被解职,涉及腐败的刑事案件立案数量为2.8万起,比2012年增加了30%;谢尔久科夫则是俄罗斯20多年来第一位以涉贪名义被解除职务的部长。

甚至逃到海外的贪官,也逃不开俄执法机关的法网。20137月,涉嫌贪污110亿卢布的俄莫斯科州前财政部长库兹涅佐夫就在法国被当地警方逮捕,双方已确定引渡事项。目前,俄央行还准备与外国银行合作获取官员海外资产的相关信息。由于许多反腐措施在近几年才开始施行,其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1/c1002-25131391.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六——

“补贴门”暴露人性贪婪  英国反腐靠立法取胜

人民网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2014061200:00    来源:人民网   

英国前文化大臣玛丽亚因多领房子补贴被舆论曝光而被迫于近日辞职,这被认为是英国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一个生动案例。英国舆论认为,玛丽亚的腐败行为损害了政府官员在民众中的形象,她挂冠而去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玛丽亚多领房补事件,被英国媒体称为“补贴门”或“报销门”丑闻。报道说,玛丽亚没有如实登记其住所,涉嫌欺诈和贪腐。她把在伦敦的家申报为“临时住所”,按照英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如果政府官员或议员,因选区选民公事等不得不长期出差在外,并因此在外地租房或买房,就可以申请到房屋补贴。事实上,玛丽亚就居住在伦敦,根本不在外地。由于伦敦的房价和房贷远高过她在英格兰北部选区的临时住所,因此她被指“钻空子”和玩“猫腻”,故意把本在伦敦的家登记成“临时住宅”,以达到领取更高住房补贴的目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玛丽亚通过玩手段,多从纳税人口袋领取了45800英镑(1英镑大约折合10元人民币),而英国议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判定,玛丽亚超额领取的款项仅为5800英镑。但无论如何,多领补贴本身已经是玛丽亚涉腐的不争事实,她为此丢官失爵,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仕道前程,损失不小。

这则丑闻引发英国民众强烈愤慨。英国广播公司BBC说,有8成民众要求玛丽亚辞职,不少人通过向媒体呼吁等方式,要求警方立即介入有关玛丽亚“嫌疑欺诈和贪污腐败”的刑事调查。在强大压力下,玛丽亚被迫下台。但在给首相卡梅伦的辞职信中,玛丽亚多有委屈之言,力述自己在内阁和议会中多方面的“政绩”。即使这样,首相卡梅伦对她也“回天乏力”,因为在贪污、腐败面前,英国政府官员看到的一道“高压线”,触碰不得。

根据“透明国际”组织发布2013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英国清廉程度在全球排名中居第14的位置,属于腐败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英国之所以腐败程度低,主要是靠立法取胜,并不断完善法律,充分发挥立法的应有作用和职能,让法律成为阻隔腐败之水的一座座“堤坝”。早在1889年,英国就率先制定了该国第一部专门反腐败的法律《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严格禁止公共机构成员主动或被动的贿赂行为,规定政府官员不得收受或者要求收受、同意收受任何形式的贷款、费用、礼物、酬劳或利益,并对政府内部的腐败行为进行严惩,规定对涉案官员进行革职、不设上限的罚款,甚至处以67个月的监禁,并在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公职等。这些反腐条款,令官员们望而省畏。然而,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官员在贪腐面前不惜以身试法,敢于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到头来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结局。

英国反腐立法早在20世纪初期就不断完善。1906年,英国在修订《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的基础上,颁布了《防止腐败法》,进一步扩大了打击腐败的范围。1916年,英国对《防止腐败法》进行了全新修订,把反腐法规的适用范围拓展到一切地方性和公共性机构。20033月,英国在整理、综合、梳理和修订现存各种反腐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公布了综合性的新《反腐败法》。2010年,政府又出台了《英国2010年反贿赂法》,于20114月正式生效,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反贿赂法律之一”。

玛丽亚“报销门”丑闻之后,英国官方加大了反腐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重申执行《英国2010年反贿赂法》的必要性和对任何官员都适用的“无排他性”。政府还在公务员中强化实施“公共行政七项原则”,包括无私、廉洁、诚信、公正、客观、责任、表率等内容,并由专人负责督促和检查,以树立官员正面、积极形象,把“报销门”事件的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化。

伦敦城市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丹尼斯对记者说,在反腐方面,英国的法律还是比较健全的,但仍不乏“落水者”,这暴露出一些人千方百计追逐资本和攫取利益的贪婪性,这种贪婪性有时会像魔鬼一样驱使人们心存侥幸去挑战法律的底线,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成了反面教材。玛丽亚深陷“补贴门”,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训课。玛丽亚在内阁中是一位很能干的人,而且由于本届政府中女性大臣数量很少,玛丽亚的仕途前景原本一片光明,被认为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而最终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1/c1002-25136569.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七——

法国政党腐败严重  政坛腐败引发民主地震

人民网驻法国记者 李永群

2014061300:00    来源:人民网   

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3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90%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公共部门存在腐败,其中政党的腐败最为严重,超过企业、媒体、议会、行政部门和警察。“卡于扎克海外帐户丑闻”、“卡拉奇军售爆炸案”、“贝当古政治献金案”等大案曝光后,绝大部分法国人认为腐败现象充斥政界。

201212月,法国MEDIAPART网站公布了一段电话录音,时任法国预算部长卡于扎克在录音中承认自己为了逃税,拥有瑞士联盟银行的秘密账户。201338日,巴黎检察院决定对卡于扎克展开一项“税务欺诈和洗钱”的司法调查。

卡于扎克起初在各个场合均矢口否认拥有瑞士银行的账户,并认为调查结果将还其清白。由于法国持续低迷的经济状况、屡创新高的失业率以及居高不下的政府财政赤字,法国总统奥朗德与总理埃罗非常需要卡于扎克来制订政府2014年的财政预算。因而奥朗德及其政府想方设法力保这位重量级预算部长的政治地位。

经调查,巴黎检察院于2013319日发布了卡于扎克涉嫌“洗钱与税务欺诈”的信息。卡于扎克不得不递交辞呈,并在42日主动向预审法官承认他1992年在瑞士联盟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内有存款60万欧元。2009年秋季,他把这个账户经瑞士雷尔银行转移到新加坡。对此法国舆论一片哗然。

随后瑞士媒体报道卡于扎克曾向瑞士银行提供虚假证明,瑞士公立电视台也曝出惊人消息:这位法国国民议会前财政委员会主席打算在2009年将1500万欧元存入瑞士银行,但遭到银行拒绝,主要原因是该行考虑到卡于扎克的政治职务。

这一丑闻无疑给之前极力袒护卡于扎克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及其内阁带来一场空前的政治灾难,使其面临自20125月上台以来最严重的一场信任危机。

法国由此制定了一整套政府官员财产核查程序和公务员伦理道德准则。但上述财产申报活动均由监察机构所监督,且作为机密并不向社会公示。法国是欧洲仅剩的两个不公示官员财产的国家之一。奥朗德政府自20125月上台以来,规定新上任的内阁部长必须在一份道德规范文件上签名。这一签字规定虽然表明了奥朗德政府反腐的决心,但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内阁成员的个人自律行为,并未在反腐中起到明显效果。

卡于扎克海外帐户丑闻曝光后,2013415日,奥朗德以少有的强硬手段迫使政府所有部长公示个人财产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和房产清单。奥朗德政府寄希望于通过一系列举措应对卡于扎克贪腐事件给现任政府带来的政治危机,以挽回民众对政府信任。

除此之外,奥朗德政府还将推动反腐立法,拟以立法形式规定国会议员申报财产,以及成立国家财政检察院。2013424日,政治生活道德化法案已交由内阁会议讨论。该法案经议会通过后,议员也将对其财产进行公示。

有媒体评论,奥朗德政府公示部长个人财产情况和推动反腐立法的种种活动,更像是在公众面前所进行的“作秀”。甚至还有一些奥朗德的支持者也表示,此举虽有利于政治透明化,但并不能防止类似于卡于扎克逃税丑闻的再次发生。

MEDIAPART网站的总编帕莱耐尔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最严重的不是丑闻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民主地震是史无前例的。“卡拉奇军售爆炸案”、“贝当古政治献金案”、“萨科齐接受卡扎菲政治献金”等腐败大案远比“卡于扎克海外帐户丑闻”涉及的金额大。但此案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政界,不分派别,以及大部分媒体一起帮助卡于扎克撒谎,从而引发民主地震。人们最终发现负责税收管理的预算部长本人就是逃税者,这是有关公共品德、公共道德的丑闻,将严重影响法兰西共和国的形象。这表明法国的民主差强人意,在法国一样有丑闻,一样有腐败政客。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3/c1002-25142163.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八——

德国教会腐败滋生:住豪宅、开豪车、滥用公款

人民网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2014061608:09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没有阳光的地方就会产生腐败,不管是国家权力部门,还是人们寄托信仰和信任的宗教机构。201310月,德国媒体曝出林堡教区主教花费巨资修建奢华主教府,招致媒体、民众和教会的一致声讨,引起了德国民众对教会的信任危机。罗马教皇方济各不得不及时介入,结束了林堡主教特巴茨的任职。与此同时,德国各大教区也纷纷采取晒账单的方式,力图挽回公众信任。

    随着该主教腐败、奢靡和权力滥用丑闻层层曝光,天主教会内部黑暗、缺乏监督机制等痼疾也都暴露无遗。早在2009年,林堡主教府施工还在筹划阶段,各方对于修建标准、预算以及可行性论证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时,林堡教区主教弗朗茨-彼得·特巴茨-范埃尔斯特就迫不及待下令开始动工。该项目最初预算为550万欧元,施工过中由于不停增配诸多豪华设施,到201310月竣工时,实际建造成本已高达3100万欧元。

    事件曝光后不仅招致了德国民众和媒体的一致讨伐,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特巴茨主教随即前往罗马,亲自向教皇方济各说明情况,提出放弃职务请求。教皇在20143月宣布,因修建主教府费用问题导致的情况,特巴茨不再适合担任林堡主教,接受特巴茨主动放弃职务请求。

    此外,教皇还任命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彻查。在一份长达108多页的最终调查报告中,委员会对林堡主教的腐败违规行为和奢靡作风列出了详实证据。报告指出,特巴茨主教在任期间不仅人为调低了建造费用数字,还规避了教会规定,停止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修建主教府,从而导致费用大幅攀升。

  其实,主教的奢靡作风早已不是新鲜事,很多知情者都对此保持沉默。早在2013年初,林堡主教就已对建造费用将达到3100万欧元知情,但他让教会发言人把数字说成不到1000万欧元。同时,特巴茨让每一位建筑师向他保证不能泄密。此外,特巴茨任命的3人财务管理委员会,也很早发现了建造费用超支问题,却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而教会机构设足够的监督机制和人员,可这些人只履行了形式上的监督,没有或不敢对主教的腐败作为提出任何异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位主教的独断和奢靡作风早已有迹象,然而却没有人能轻易撼动主教的地位。早在2009年,林堡教区有250名牧师组成一个团体,发起反对主教的抗议活动。他们指责特巴茨主教作风奢靡、自我陶醉,并警示主教周围形成了一批只会点头同意的附和派。

    林堡主教作风奢靡,奢侈浪费只是德国教会腐败的一个缩影。德媒后续又披露了20多位住豪宅、开豪车、滥用公款的主教。这些丑闻曝光也引起了德国教会的一些反应。由于担心公众信任度被毁,德国几乎所有的主教都决定公开教区财政和主教的个人资产。有一位主教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和家具照片放到了网上供大家监督。

    德国《时代》周刊认为, 要完全公开教会财务,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这种要求至少对教会奢靡浪费行为有了约束。神职人员权力应该有多大,它需要多大的自主权,教众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决策,目前对这方面的讨论还不多。更多的民众和教徒只关注对林堡主教本人的惩腐处理,好像他就是羊群中的黑羊,只要把他清除出羊群,羊群就没事了。

    德国《斯图加特报》在评论中写道,林堡主教腐败案揭露的不是某个个人,而是暴露了教会对金钱、人事和真相黑暗腐朽的管理体系和奢靡浮华的作风。

    德国腐败问题研究专家沃尔夫冈·绍彭施泰纳对记者表示,对教会缺乏司法监管,教会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是导致林堡主教奢靡浪费,作风独断的主要原因。

    而教会内部的监管机制仍是中世纪那套黑暗腐朽的结构。据悉,在天主教会中,主教决定一切,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并为上级绝对保密。在这样的体制中,权力的滥用和丑闻不断被掩盖和遮蔽。这也是德国、爱尔兰、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家经常传出天主教神父性侵男童事件的重要原因。

  绍彭施泰纳说,德国司法体系无法对教会机构进行权力监督。林堡主教虽然没有把财产占为己有,不直接涉及刑法意义上的腐败,但他造成了教会资产的巨额浪费,修建豪华官邸,最终导致他被撤离职位。对神职人员的奢靡浪费,德国司法目前没有明确法规进行约束。能否对非法浪费教会资产的神职人员提起诉讼,目前德国司法界还有争议。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6/c1002-25151755.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九——

墨西哥教师工会与政党存在权钱交易 贪腐案震惊全国

人民网驻墨西哥记者 姜波

2014061700:02    来源:人民网   

20132月,因涉嫌挪用巨额公款,墨西哥教师工会主席埃尔瓦·戈迪略被墨检方批准逮捕。根据检方掌握的证据,戈迪略涉嫌贪污和挪用工会超过20亿墨西哥比索(约合1.55亿美元)资金用于个人花销,包括在墨西哥和美国多地购买房产、奢侈品和私人飞机,以及在美国多次进行整容手术等。

戈迪略的被捕在墨西哥政坛引起了很大震动,她也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墨西哥2013年度10大最腐败人物之一。作为在墨西哥政坛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戈迪略“以权谋私”的传闻在墨西哥政坛由来已久,但是因为戈迪略及其所领导的工会与墨西哥各党派尤其是执政党过从甚密,党派利益错综复杂,加之监管部门缺乏对其工会组织必要的监管,一直未有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教师工会便成为她攫取利益的一大工具。

墨西哥教师工会是墨西哥实力最雄厚、根基最稳固的工会组织,旗下成员达到180万人,控制着墨西哥整个教育系统,是拉美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戈迪略从1989年起便一直把持着工会的领导大权。此外,她还曾3次担任议员,并在2002-2005年间担任现任执政党革命制度党总书记一职,被称为“墨西哥最有权势的女性”。

在戈迪略领导时期,教师职业成为“铁饭碗”,工会不断同政府谈判,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福利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师的利益,所以受到了很多教师成员的拥护和支持。而随着加入公会的教师成员越来越多,其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此外,作为工会成员,需要每月缴纳1%的工资收入作为会费,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工会带来14亿比索(约合1.08亿美元)的收入。众多的成员,雄厚的财力为这一组织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墨西哥大选结果。

这一影响力集中体现在2006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当时戈迪略选择支持国家行动党候选人卡尔德隆,经过动员,卡尔德隆获得了40万张教师选票支持,并最终得以以微弱优势战胜左翼候选人当选墨西哥总统。而作为交换,卡尔德隆在选举中获胜后,也履行了相应的承诺,安排工会成员在政府内任职,并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状况等等。这恰恰凸显出墨西哥政治和选举制度中存在的弱点,即工会与政党进行着普遍的权钱交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勾结包庇,正因为如此,各政党为了保证其在选举时的政治利益,即便知晓这一制度所存在问题,也不愿意碰触这一墨西哥政坛的畸形体制。

舆论认为,这也暴露出墨西哥司法监管机构以及工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没有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工会的运作进行监督。其次,工会内部的管理也比较松散,财政的运作方式不规范。随着工会权钱势力不断膨胀,工会领导者在工会内部更是一手遮天,工会财产也源源不断被其取入囊中以维持其奢侈的生活作风。

除了贪污,在戈迪略在位期间,教职的买卖和继承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资质不够的人员混入教师队伍,严重影响到了墨西哥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质量。为此,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意识到这一体制腐败丛生,且严重影响到墨西哥的教育体制和未来发展,才决心采取行动打击这一腐败现象,并展开墨西哥教育改革。

墨西哥是拉美地区腐败现象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在透明国际组织2013年所做的世界清廉指数排行中,墨西哥在177个国家中仅排名第106位,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排名垫底。墨西哥的腐败现象甚至根植社会各个方面,行政官员、警察、媒体记者等以权谋私,索取贿赂的情况并不少见。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系教授伊格纳西奥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墨西哥腐败问题丛生的症结还是在于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有待提高,对于贪腐问题的惩处力度不够。他认为,改善这一状况就必须做到:首先,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扩大其信息接触程度,提高民众对于打击贪腐行动的参与度。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部门的职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只有如此才能改变贪腐现状,重新弥补国际形象与国民信心。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7/c1002-25156622.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十——

会议宴请动辄支出百万 瑞典公款吃喝难遏制

人民网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2014061800:01    来源:人民网   

虽然瑞典政府和议会在打击腐败方面有很多制度保证,但近年来的民意调查显示,瑞典公众对公共机构的腐败现象不满意度有所升高。公款消费,利益输送,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不断见诸媒体。

2012年,瑞典日益增多的腐败现象使警察机构不得不单独设立一个全国反腐败委员会,专门从事腐败案件的调查。尽管如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的行贿受贿、违规招标等案件仍层出不穷。

以公款消费和大吃大喝为例,瑞典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谓非常严格。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不管是高官还是普通公务员,如果要请客都要填写表格,写清宴请对象、目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最重要的是必须标明预算。上级领导需要确定此次请客的必要性和费用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然而,制度规定得再严,还是有很多管不住的漏洞,仍有很多违规公款消费现象在发生。

瑞典经济与地区发展署是政府工业部直属的职能机构,负责落实政府制定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政策。2012年底时任署长克里斯蒂娜?隆内特的一系列腐败行为被曝光后,她被工业部解职。此时她已担任署长达3年。2009年,在地方政府任职的隆内特被擢升为经济与地区发展署署长。

据媒体报道,20101月开始,经济与地区发展署就经常借开会的机会,包租庄园、游艇,组织豪华晚宴,享受滑雪、温泉游等娱乐活动,违规花费了1650万瑞典克朗(1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

20125月,经济与地区发展署在最高档酒店之一的斯德哥尔摩宏大饭店召开年会。一天的会议支出达113万瑞典克朗,其中晚餐花费超过42.8万克朗,人均超过1470克朗,租用音响、邀请主持人花去了44.5万克朗。而根据瑞典政府的内部规定,晚餐最高标准为600瑞典克朗,宴请和娱乐活动开支应尽量保持较低水平。

另一个由政府拨款的公共机构——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也被爆出公款吃喝。基金会曾向一家娱乐策划公司支付了近940万克朗的费用,但支出明细不清楚,而且该合作未经政府规定的招投标程序。2012年在基金会在举行诺贝尔奖颁奖晚宴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宴会厅举办成立15周年庆典,邀请了500名客人,总消费400万克朗,人均8000克朗。而这笔支出在基金会的账目上被显示为研究项目拨款。

此类挪用公款于其他违规消费的例子还很多。瑞典工业部2012年底召开的一次研讨会花费65万克朗。经记者调查发现,该项支出主要用于工业部的圣诞晚会。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花费用在真正的研讨会上。

哥德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伍尔夫·白乐德指出,随着瑞典近年来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很多国有部门在向私营大企业学习奢华消费,公共机构公款消费的趋势不断增多。

在透明国际组织2013年所做的世界清廉指数排行中,瑞典在177个国家中排名第3位。瑞典反腐败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虽然法律法规减少了人们腐败的可能性,但再完善的制度也有漏洞可钻,而最难以改变的是人们头脑中对腐败的容忍甚至纵容。

2013年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被曝出多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有的招投标作弊,有的任人唯亲。对当地4万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半数认为这系列腐败案件只是冰山之一角。而这都跟当地流传甚广的所谓“哥德堡精神”有关。“哥德堡精神”就是只看重结果,不重手段的实用主义。任何泄露团队中负面消息的人被认为是“叛徒”和“告密者”,这导致互相包庇的腐败窝案的发生。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8/c1002-25162472.html

 

“世界各国腐败观察”系列报道之十一

欧盟每年1200亿欧元涉腐 打击不力多不了了之

人民网驻比利时记者 任彦

2014061900:02    来源:人民网   

“希腊人对腐败可谓司空见惯,但最近审判的一个案件还是让他们惊呆了。”西方一家媒体这样评述。

据悉,希腊国防部官员安东尼斯·坎塔什在法庭上对检察官说:“我接受的贿赂太多了,不可能记住所有细节。”据他自己供认,他在军备采购处副处长这一位置干了5年,受贿近1900万美元。

安东尼斯·坎塔什说,2001年希腊国防部计划从德国购买一款坦克,他认为这款坦克要价太高,便在审议时表示反对。很快德国坦克制造商的代表“顺道”拜访了他的办公室,临走时在沙发上留下一个小提包,里面装有60万欧元。其他武器供应商也纷纷派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把款项打到他的海外账户上。

60万欧元换来了安东尼斯·坎塔什对坦克采购的缄默,希腊政府花了大约23亿美元买下德国170辆坦克。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据希腊军事问题专家康斯坦丁诺斯·弗拉戈斯爆料,这批坦克在希腊可能面临的任何战争中都没有作用,因为希腊国防部并没有为这些坦克购买弹药。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管理学院刑法学教授迈克尔·达比郡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安东尼斯·坎塔什官阶并不高,没有多少决策权,他的案件只能说明:希腊政府的腐败是体制性的。希腊军事问题专家康斯坦丁诺斯·弗拉戈斯也表示,这个案件的罪魁祸首就是腐败堕落的希腊政府体制。

其实,不仅仅是希腊的腐败让人瞠目结舌,欧洲国家的腐败问题都非常严重。意大利政府7名官员最近被警方逮捕,被控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项目招标活动中有腐败行为。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意大利每年因贪腐造成的损失约为600亿欧元。克罗地亚原财政部长李尼克因滥用职权被罢免,他在财政部购买房产时有舞弊行为。鉴于官员腐败泛滥,捷克一位哲学家兼翻译家成立了一家旅行社,专门开展“腐败游”业务。该旅行社以发生在捷克的腐败案件为主题,带领游客参观贪腐官员的住所等“景点”,向游客详细介绍各类贪腐案件的细节以及背后内幕。

欧盟委员会内政事务新闻发言人米歇尔·塞考尼对记者说,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首份反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欧盟成员国的腐败程度让人吃惊,造成每年1200亿欧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个数字和欧盟每年的预算差不多。”

欧盟内政事务专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施特隆姆在发布会上说,之所以发布这份反腐调查报告,主要是因为欧洲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尽管欧盟各国的腐败水平有所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欧洲没有‘不腐败’的地区”。欧盟计划以后每两年发布一份反腐调查报告。

塞西莉亚·马尔姆施特隆姆说,欧盟一些成员国在政府采购方面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极易导致腐败出现;而另外一些成员国则在政党经费筹集方面不合规范,收取政治献金。反腐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在政府采购、城市发展与建设、医疗保健、税收管理等领域尤其容易滋生腐败。其中建筑类公司“灾情”最严重,80%的受访企业表示,为了能在政府合同的竞标中胜出,事先必须用金钱做好官员的公关工作。

以上反腐调查报告称,56%的欧洲人认为,过去3年里,腐败行为正在增加。有分析认为,惩治力度不够是导致欧洲官员腐败泛滥的主要原因。欧洲惩治腐败的手段比较温和,而且调查取证需要很长时间,到最后大都不了了之。如欧盟一位负责健康事务的专员前几年因涉嫌收受贿赂而辞职,司法机构介入调查之后,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只有加大惩罚力度,让官员为贪腐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腐败蔓延的局面。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9/c1002-25168161.html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赵呈戏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1.915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