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反腐冲击演出市场有多项利好

[日期:2013-10-3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字体: ]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办晚会,其实也是一种“不落腰包的腐败”。上面领导要求某个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参加,下面的人就会不惜代价将该明星请来;巨额费用财政无力承担,就会转嫁一部分给当地企业,违规许以低价拿地、减免税费等好处。为了背靠政府国企这棵大树好乘凉,一些演出公司会通过账目虚开、返还回扣等公关手段拉拢收买相关负责人。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追星热开始收敛。今后数年将是各类演出企业的转型期和阵痛期。不过,这种转型和阵痛对各方来说,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少地方热衷办晚会,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但其实,办得多了滥了,晚会对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已经不大,而所需甚巨,挤压民生开支。如今,随着晚会热的迅速降温,官员们也就断了这方面的念想,更有可能把资金和心思真正用到刀刃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在此前政府主导模式下,演出公司只要拥有几个明星资源,就能“一招鲜,吃遍天”,而不愿意创新节目内容,提升演出质量。很多演出公司凭借政府关系独揽当地晚会市场,排挤一些优秀的演出公司,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今,少了公款消费这棵摇钱树,推动演出回归本源,向市场求生存。事实也证明,“限奢令”是挑战更是机遇,一些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演出公司演出场次不降反升。

  目前我国平均演出票价450元,占低、中收入人群月平均收入的22.5%和13.6%,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直言,中国的文艺演出票价世界最贵,令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恰恰是政府不计成本办晚会造成了明星出场费等演出行业成本居高不下,进而转嫁给消费者身上。如今,随着老百姓成为“衣食父母”,相信越来越多的演艺团体会压缩成本,删繁就简,推出更加亲民的票价,拿出更接地气的节目。(张枫逸)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fxs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5.722 second(s), 4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