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从杨善洲身上数“一”获益

[日期:2012-05-19] 来源:新华廉政  作者:巴山泥 [字体: ]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40年,担任地委领导20年,退休后义务植树造林20余年,无偿上缴国家林场5.6万亩价值3亿元。透过这些不寻常的数字,让世人看到一个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不愧为党员创先争优的学习典范。而这些数字都是从看似平凡的“一”开始的。《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我们从他身上细数这平凡而神奇的九个“一”,看是一种怎样的公仆情怀、务实精神、高风亮节和崇高境界?

一心为民办实事。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恪守信念,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意帮扶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增福祉,一桩桩,一件件;尽心竭力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一年年,一辈子。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杨善洲,说他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用杨善洲自己话讲:“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这是怎样的一种公仆情怀和为民理念?又是怎样的一种党员责任心?

这正是当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落实,引领群众创造幸福和谐社会所最需要的。

一把锄头不离身。给杨善洲当了11年秘书的祝正光,对他印象最深的禁然是:“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他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的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的情况最真实。”这便是地委书记杨善洲最朴实、最受用的群众观、工作观和表率观,无需高谈阔论、无需长篇报告、无需指手画脚,尤需深入群众,亲力亲为,带着群众干。

难怪连当年视察保山的胡耀邦总书记也感叹这样的地委书记真不多见!这不知会给那些习惯于拿着稿子念、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个别领导,有何启示?

一次承诺廿年践。杨善洲同志无偿移交给国家5.5万亩的大亮山林场,总算兑现了那次对群众“一定给家乡办点事情”的承诺。可这是他退休后20余年带领林工们克服重重困难(山上没房住、油毛毡搭棚;没钱买苗木,街上捡果核)辛勤劳作的结果,是一项真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2010年上半年,一场百年一遇的旱灾彰显了的他植树造林的功德无量,当云南很多地方饮水变得困难,而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水管还有甘甜的清泉流出,怎不叫村民们念念不忘老书记的好!也不得不让人感叹老书记刚退休时要改变大亮山水枯山秃面貌的超前眼光和前瞻意识,这才是真正造福百姓、惠及子孙、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看看杨善洲的践诺力,对照自己晒在报纸、电视上的承诺帐单,应该有些压力和紧迫感才对!

一辈子攒九千六?杨善洲老婆为了方便他进城给林场办事,盖房借了5万元钱,找到他筹点钱把帐还了,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面对老伴的质问,他只能无赖地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老伴儿只好含泪将新盖的房给买了。地委书记如此穷,钱都到哪里去了?每月的工资基本都“散”给了缺口粮的群众、缺种子的生产队。为给一名普通工人治病,把四处奔波筹到的3万块钱全部花掉。家里如此寒酸,连1万元都凑不齐,但他却毅然决然拒绝了各类奖金30余万元,连退休后辛苦20余年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交给了国家。这便是杨善洲的金钱观。于自己家人十分吝啬,对群众国家无比慷慨!在经济上,他是贫穷的,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难怪有人说他傻,算的全是“糊涂账”!

看到如此“糊涂”的杨善洲,不知秉持“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的人,又有如何感想?

一家老小全务农。除自己外,全家老小都是彻底的农民,可作为一名地、师级干部,除大女儿外,妻子、母亲和不满16岁的小女儿都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后,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的理由很简单:“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当小女儿杨会芹考中专落榜,杨善洲勉励他明年再考,当女儿可怜巴巴地问要是明年再考不上能否给他安排个工作时,杨善洲眉头紧锁,严肃而坚决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这便是杨善洲的亲情观和权力观。权力来自于人民,就得为民所用,决不能为家人谋半点私利!那些搞“荫妻蔽子”、行“萝卜招考”的官员,不知该如何理解杨善洲的作为?

一桩申诉现真情。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申诉。老人去卖猪,却被人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工作组的人轻信对方的说辞,折令老人还猪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工作组,杨善洲得知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进行调查核实,并报处理结果给本人。经认真核查,终于真相大白,杨春兰的猪是别人偷来转卖给他的。

这便是杨善洲的信访观。人民群众的诉求马虎不得!“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大音希声,大爱无痕。杨善洲的细心体恤、为民真情,不知要让多少视上访、重访群众为“刁民”、“屁民”的老爷们无地自容了!

一条规矩显境界。地委书记杨善洲心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家人不得搭自己的顺风车。可行路人却经常可以搭他的车。因为在他的眼里:“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他始终认为“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他下乡出差都是自己掏腰包,在林场的20多年,没开过一张发票、没报过一张单子。这是一名共产党领导干部应有的原则性和廉洁观,这是一种一尘不染的高境界。

如果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自觉学习杨善洲,公车改革还会那么费劲吗?群众对“三公消费”还会有那么大怨气吗?

一日恰如六十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善洲的感人事迹一一数来,桩桩动听,还有很多。足见其真心、真干、真廉!杨善洲最难得的是60年如一日,长期坚守。杨善洲的坚守,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品格,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精神境界。

这坚守,是坚强的信念使然,更是强烈的党性和责任感让其如此,作为领导干部他早已退休,但“党员的身份永运不退休”。这句话应当作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一面镜子常照己。数数杨善洲的“一”,看看杨善洲的公仆情怀、为民理念、党员责任,群众观、工作观、表率观、和金钱观,亲情观、权力观、信访观和廉洁观,细品杨善洲的一生坚守、一以贯之、一条路走到底。九九归一,归根结底一句话:“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杨善洲对自己一生的诠释。留给我们几多启示,几多反思?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着实践行、终生信守。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员干部当常以杨善洲为镜,照照自己,反观内省,于党于国于己,必将获益多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fxs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