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人民网:袁柏顺点评“问政银川”打造政务微博群:强有力的监督

[日期:2012-05-04]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人民网曲阜429日电 由人民网、人民日报政文部联合主办,中共曲阜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三届地方新政论坛今天上午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本届地方新政的主题是政府创新的动力与可持续性。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袁柏顺在论坛上对问政银川打造政务微博群这一新政案例进行精彩点评。

  袁柏顺点评如下: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们政府创新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分类,这些分类你可以把它分成政治改革类的、行政改革类的,还可以把它分成沟通服务类的。这些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说是按照内容和性质来分的,我们还可以从它的方式来分,把它分成制度方面的创新、分为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可以把它分成理念的创新。无论是哪一种的分法,都有它的道理。就我来说,我更赞成是按照制度、技术和理念来划分的。而我们今天讲的银川的微博问政,实际上和前面的鄂尔多斯所开展的问政是有着相同或者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是在技术方面做出了比较多的创新。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整个的政府管理、公共的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引发了很多相应的制度和理念方面的改变。在这里面,我们看到的就是技术的变革仅仅只是一个契机,也是一种表现。我们应该更关注的在我看来,更应该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之外所引发的制度和理念上的创新。

  就银川这样一个新政来说,在我看来,它实际上已经把地方的党的领导的方式,把政府管理的一些方式都改变了。在公共决策这一方面,它的方式也改变了。实际上在这里面,我们看到的改变,可以说体现了整个制度方面。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它在理念方面的影响,这里面提到过,就是说促使我们群众眼睛向下,在我看来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使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实际上是自己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这本身是一种很强有力的监督。

  关于我们所说的银川的地方新政,我想简要地来说,就是更应该关注的是它背后的制度和理念方面所带来的创新。关于政府创新的一个动力,我注意到很多人都已经提出来了,2007年、2008年地方新政的这些案例,有学者曾经做出了一些归纳,发现有两点是官员们最关注的衡量标准,一个是上级的认可,还有一个就是群众的认可。上级的认可和鼓励、和群众的拥护,这实际上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政府创新的两个动力,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潜在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再比如说,每一个官员对于政绩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个,就是在有一些地方、有一些领导干部所具有的强烈的使命和责任感。作为一些地方新政的参与者,我注意到有一些领导在做这些政府创新的事情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悲壮感,我相信这种悲壮感来自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个可能是一个超乎利益之外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所以,我觉得这些动力实际上都是客观存在的。

  关于地方政府创新和整个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也有研究表明,就是能否持续,有30%的认为地方政府创新的项目可以维持到十年到二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有50%左右的人对这个问题拒绝回答,拒绝回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至少在心里没有把握。实际上这就已经为我们一些地方政府敢于创新的项目的可持续提出了一些疑问。


  关于这个持续性的问题,我想提两点具体的建议。第一,我们政府改革的创新要有坚定而明确的方向感。我们所说的坚定而明确的方向感主要指的是我们的改革是要致力于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这是一个方面。致力于推进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方面。还要推进民主、政治,这也是一个方面。而所有这些实际上是与我们所除的这个特定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为它所决定的。如果说不改革、不创新是不行的,因为问题在这里,矛盾在堆积,问题在凸显,你不改革、不创新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也要更警惕的是,乱改革也同样不行。如果说这种改革背离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一种大的方向,最后所导致的结果,它是否可持续,就根本不需要做任何评论了。

  第二个具体建议就是,我建议我们应该充分地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创造持续的动力,增强创新的可持续性。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说起来是一个复杂的、抽象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运用之后,我们发现实际我们只要按照三个原理来进行运用,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把握它的要点。那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效率,还有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成本。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fxs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