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先忧后乐切切情 造福人民留美名 ——范仲淹知饶州故事

[日期:2009-07-31] 来源:三门峡廉政文化网  作者: [字体: ]

范仲淹(989-1051年),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功绩卓著,道德斐然。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因遭宰相吕夷简报复,贬知饶州。范仲淹在饶州为官仅十八个月,却做了很多为民众称颂的大好事,深受鄱阳人民爱戴,与颜真卿同称,尊为鄱阳二贤,并立“颜范二贤祠”,世代祭祀之。1995年,鄱阳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在芝山重修“碧云轩”,为范仲淹塑像,以示纪念。 
                     办学育才,兴建饶州郡学
    范仲淹一生中最看重教育,他无论到哪里为官,都非常热心举办学校,培养人才。景祐三年(1036年),他到任不久,就着手建饶州郡学。范仲淹知识渊博,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而且对风水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和当地的官员来到饶州城视察,他被饶州古城的风景吸引了,对饶城的风水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站在芝山顶上俯全城充满信心地说:“以东湖不砚,以督军台为印星,以妙果塔为文笔,建学于此,二十年当出状元”。于是立即实施了他建饶州郡学的计划,虽然他来不及建完郡学就奉命调任,但后继者完成了这一工程,郡学建成之后,桃红李白,出了不少贤才。二十年后,鄱阳果然出了文科状元彭汝砺,状元胞弟彭汝霖也中了进士。从此,整个饶州六县办学之风高涨,当时江西有个叫吴孝宋的名人,在写《余干县学记》中大发感慨,“饶州冠带诗书甲于江南,民风好学重教,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这是当时饶州人重教好学的真实写照。 
                     免征茶税  惠及万民
    饶州人一向有种茶的习惯,尤其是浮梁县,百姓普遍种茶。有一天,范仲淹和随从一行人从饶州城里出发,长途跋涉来到鄱阳县东北部的铁炉冲村(今鄱阳县金盘岭乡大梨胡家村)访问故友胡光先生。听说范大人来了,村里人沸腾了。“范仲淹是清官,是天下第一大好人”,人们神奇地说。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到各自的家中,从梨树上挑选最大的梨子摘下送去给范仲淹吃。范仲淹拿着百姓送来的大梨子说:“这个村种了这么多大梨子,以后就叫大梨胡家”,范仲淹的话当场把众多的百姓逗乐了。当范仲淹问到这里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时,胡光先生当着知州大人范仲淹的面说:“这里的百姓由于茶税过重,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民不聊生,有的百姓已经背井离乡,外出逃难。”范仲淹听了心里十分沉重。返回城里后,当晚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床,赴案提笔,“我要为民救苦救难,”这时他又想到朝廷,奸臣当道,想起了他受迫害被贬官来饶州的情景,有些畏难了,感到自己是被朝廷贬职的人,上奏有可能再遭诬陷。因此,笔尖难以下落。这时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童年时期那苦难的情景,他曾在寺庙里发过誓“不做良相,且当良医”,“为百姓解救困苦,个人就是遭到再大的打击,也值得!”这天晚上范仲淹的卧室灯光通宵达旦,一张减免百姓茶税的奏章写成了,马上令人快马加鞭送往朝廷。宋仁宗皇帝见了奏折立刻批示准奏。从此饶州百姓无茶税。为了纪念范仲淹,鄱阳铁炉冲村的茶农将村名更名为“大梨胡家”。至今,《胡氏宗谱》上还记载着“此村名为北宋景祐年间范仲淹所取。”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章奏免贡新茶,惠及饶民千万家。” 
                   严明狱规,防止冤案发生
    范仲淹一生勤政有民,体察民情。他来饶州不久,就接待了很多前来申冤的百姓,有很多案件,他都亲自审理。有一天,鄱阳县的一个妇女牵着两个孩童跪拜在署衙前喊冤,范仲淹听到有人喊冤,马上前去询问究竟,那妇人悲伤地说:“我丈夫冤死在狱中,请大人做主,为我丈夫申冤!”范仲淹安慰了那妇人后,立即去到县城监狱,亲自调查审理此案。通过调查审理此案,证实了这妇人的丈夫真是在狱中遭严刑拷打而死,而且还了解到监狱中经常发生囚犯死亡现象。范仲淹对此十分震怒,严厉处罚了狱中看守官,并下令饶州各县严禁狱中滥用刑法,严刑逼供。他还要求部下办案必须慎重,多做调查研究,重证据。这样,使监狱有了严明的狱规。从此,很多案情均能获得公正的处理,百姓感恩戴德。 
                     扶弱济贫,爱惜人才
    饶州城里有一位很有文才的穷书生。一天,这个穷书生在署衙门前等待着求见范大人,不多时便见到了范仲淹。范仲淹从书生的谈吐中,发现书生很有才气,且有报国大志,也得知书生的生活极端贫困,连饭都没有饱食过一餐,家中毫无分文,还想进京科考。范仲淹很同情他的处境,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志向,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叫随从拿出纸墨,令随从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拓欧阳询的碑帖,去就京师售买,每本可获千钱。按当时的规定这个碑刻是不可随便拓印的,由于有范仲淹的手令,寺中和尚答应了给书生拓印,但因天色已晚,准备第二天再拓。不料,这一夜之间雷雨大作,雷雨将石碑击得粉碎。穷书生伤心地只怨自己命运不佳。典故“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寺”的后一句指的就是此事。范仲淹也为此而叹惜,为了使穷书生不失科考的良机,便以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银两送给穷书生,穷书生含泪收下,赴京科考去了。 
                     防火减灾  疏渠整市
    古代的饶州城,水上交通非常发达,来这里做生意的商贾云集。由于管理不善,市面混乱,环境卫生很差,还经常发生火灾,城里的百姓无不为此而担忧。饶州历任知州均无法整治这种状况。范仲淹通过调查,发现了问题,便立即下令疏通沟渠,将市内龌龊之水引入郊外,他昼夜不歇,亲自到实地监工,当时的新桥、大龙桥、小龙桥,永平门外的浮桥下的沟渠在一个月之内全部疏通,使整个市面焕然一新。为了防止火灾发生,他下令在城内挖了很多水井,今天鄱阳镇的很多古井都是那个时候挖的。老百姓感激地说:“用水不忘范仲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elelove36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614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