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体国恤民的儿宽

[日期:2009-07-31] 来源:三门峡廉政文化网  作者: [字体: ]

西汉汉武帝时代,有个叫儿宽,又称倪宽的人。班固所作《汉书》,有他的传,说他是千乘县(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人。
   
     精通欧阳尚书学
    儿宽从小时候就勤奋好学,又很聪敏。所以学识日渐增长。后来专门研究《尚书》,并拜欧阳生为师。欧阳生也是千乘县人,是西汉今文尚书学——“欧阳学”的开创者。由于儿宽在研读《尚书》方面有一定造诣,被西汉的郡国(郡和诸侯国,同为西汉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选拔为博士。“博士”是古代学官名,武帝以后专门传授经学。儿宽担任博士后,又曾投到西汉大经学家、对《尚书》很有研究的孔安国门下,进一步研究尚书学。
    不过,儿宽的家庭很贫穷,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研究学问,儿宽只好自力更生,维持学业。他曾给孔安国的弟子们当厨工做饭,还曾经被雇佣去耕田种地。他带着经书到农田里,每当休息的时候,就坐在田地旁认真地研读经书。因此,他的经书愈读愈精,经考试他做了掌故(汉代官名,掌管礼乐制度等旧事惯例),后来又当了掌管刑狱部门的一个小官吏。
儿宽待人谦虚温和,从不骄横自傲,而且廉洁不贪,秉公办事。由于他性情柔弱,缺少勇猛无畏的气势,也不善言辞,别人认为他是个懦弱书生,干不成什么大事业。

    为张汤所识
    儿宽当小官吏的时候,其上司叫张汤,身为廷尉(官名,掌刑狱,为九卿之一)。张汤所在的廷尉府,更多的是使用那些懂得法律、刑狱的官吏。儿宽以儒生的身份在其中供职,自然不熟悉刑狱的门道,不懂得在衙署应作些什么事。张汤只好派他到北地管理牛羊。这一去达数年之久,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
后来,儿宽回到了廷尉府,根据实际感受写了自己如何管理牛羊的文章,报告给张汤。恰巧这时,张汤审理一个重大案件,向朝廷写了材料,报告情况。武帝看了奏文,认为有关这个案件的许多问题没有讲清楚,很有疑问,便把材料退了回来,要求重写。廷尉府的官吏不知怎么写为好,正为此事弄得愁眉不展。
儿宽详细了解了这个案件的情况,向廷尉府起草文件的官吏诉说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应该如何写这个奏章。官吏们一听,觉得儿宽讲的很有道理,就委托他来起草这个奏章。
儿宽是个很有文才的儒生,又经过实际的锻炼,增长了才干,因此他很快便写出了这份奏章。官吏们读了,个个称赞不已,非常敬佩儿宽。于是,他们把儿宽的情况和奏章,报告了张汤。
张汤看了儿宽写的奏章,同样折服于他的才能,于是召见儿宽,询问他许多关于刑狱和写文章方面的问题,儿宽对答如流,处处讲得有道理。张汤很赏识儿宽的文采和能力,便让他做廷尉府椽史一类的官。

    为武帝提拔
    张汤把儿宽所撰写的奏章,呈给汉武帝,武帝阅后准奏。
  过了几天,武帝召见张汤,问道:“你所递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所能撰写出来的,不知出自哪一位高手?”
  张汤回答:“是本府儿宽所写。”
  武帝说:“朕对儿宽的文采和名声早有所闻。”
  由于儿宽的奏章写得好,受到武帝的赞许,张汤便委任儿宽为专门草拟刑狱诉讼文件的刑法官吏,按着春秋古法的标准判决案犯。从此,儿宽在廷尉府中很受张汤重用,办了不少刑案,申张正义,惩处奸邪,令贪官污吏胆颤心惊。
  后来,张汤擢升御史大夫,儿宽被提拔为椽吏,又升为侍御史。
  有一次,汉武帝召见儿宽,君臣之间谈论经学。儿宽主张应该以儒学治天下,他的高谈阔论,赢得了汉武帝的喜悦。汉武帝还专门就《尚书》中的内容,与儿宽切磋学问,君臣之间谈得十分投机。这以后,儿宽晋升中大夫,调迁为左内史。

兴修水利,奖励耕作
    儿宽在任上,很有治国安民的办法。他规劝农民要勤奋耕作,大力发展农业。他认为有了粮食,就可避免因饥荒造成社会动荡。在法制方面,他对诉讼案件认真审理,秉公断案,从来不乱用刑法,以避免冤案。他说:“要体恤人们的疾苦和灾难,为官清明才能得到民心的支持。要选择善良宽厚之士做官,关心自己的下属。这样做,就会得到官吏与百姓的拥护。”
儿宽曾向武帝上奏章,建议在已有的郑国渠的上游南岸,开挖6道支渠,以灌溉周围的土地,发展农业。儿宽的建议被批准实施,后世还留下六渠的遗迹。他还主张,应该制定水利法,以保障农民依法灌溉土地。
儿宽的确是一位体国恤民的勤政官吏。他看到一些贫困百姓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生活无法维持,难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了解决农民的困难,就借贷与民,并且还减少农民的田租赋税。不久,朝廷考核官吏,儿宽因把粮食借贷给老百姓,并且收入的田租又少,考核官认为儿宽的政绩太差,为国家的贡献小,就要免去他的官职。
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一情况,甚怕儿宽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为官府交租。当时,有的赶着牛车,有的肩挑重担,送粮的道上络绎不绝。结果,上交的粮食很快超过了收租的限额。由于儿宽很得民心,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和保护,结果他的官职没有丢掉。
  
汉武帝知道了老百姓拥护儿宽的情况后,就对儿宽更加宠信。
    合著《太初历》
    儿宽后任御史大夫,武帝又命他编写新历法。他接受任务后,感到这件事情意义大,责任重,就和史学家司马迁、天文学家落下闳等合作,共同编写《太初历》。《太初历》修成后,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使用,用到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首次把有利于农时的24节气编入历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可供参考。《太初历》的创制,有着儿宽的智慧和功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elelove36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09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