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俭 以 养 德——廉政文化进校园记事

[日期:2009-07-31] 来源:  作者:潇洒的云 [字体: ]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在从前的艰苦生活中,学会了勤俭节约,学会了克己奉公,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中华文明,于是才有了咋们学习和传承的精神食粮。

对于我们的小学生,任何习惯都正在学习和形成的时候,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但话虽如此,可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做到了。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做到勤俭节约,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和谐而又节约的学校呢?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责无旁贷,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节约的意识

为了让孩子明白,从小就要树立勤俭节约的光荣美德,开学初我就在教室里张贴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标语,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同时又给孩子们介绍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让孩子们在思想上明白,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同时也知道对孩子进行怎样的教育。我们就应该像古人学习这种精神。

二、注重平常教育

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我们告诉孩子要养成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习惯,向孩子们宣讲一些关于世界资源短缺的资料,观看图片,让他们明白资源短缺将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多大的糟害,所以我们对一滴水也不能浪费。

通过《品德与生活》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孩子知道粮食的短缺,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让孩子计算,如果每个同学每天需要0.2斤米,我们学校有600个学生一天就要120斤大米,那么一个月就3600千斤米。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1公斤大米约含米40000粒,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足可养活3.5万人。这些数据,让孩子们大为震惊,更知道了节约粮食,不要过余浪费的重要性。因此,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便告诉孩子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不能浪费,吃剩的饭菜,不能随便乱倒,要倒在统一的收集盆。每个小组之间开展比赛,看哪一组最节约,最不浪费,这样孩子们之间竞争,节约之风便悄然吹向我们班里,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每天学校里都会产生很多垃圾,而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变卖成钱的,在我的引导和号召下,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变废为宝”回收站,热心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了大竹筐,孩子们学习垃圾的分类,将那些可回收的垃圾,如废纸、塑料瓶、旧本子等进行分类收集、变卖当做班费,并约定在期末的时候变换成奖品奖励给那些表现优秀的同学。一学期下来,我们“变废为宝”的“收入”就接近100元,这个数字,大大激励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信誓旦旦地说下学期还要多发现多收集,争取更多的“创收”。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多多少少也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便教育孩子,明白“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告诉他们要想取得成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受到这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三、与家长沟通,统一战线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与日俱增,加上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有些家长便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总觉得父母离异亏欠了孩子,便用金钱来解决亲情,殊不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我们还有一部分孩子来自贫困的山区,他们的父母辛苦的工作,还只能勉强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然而,生活在爱的包围中的孩子们,却不知赚钱的辛苦,只知道花钱的乐趣,其实这是多么的可悲。

针对这些情况,我便利用家长会和个别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分析利害,让他们配合我们的教育。从此,我们的教室里便没有了零食袋;我们的郊游更没有成为以往的“零食大战”,而是深受孩子们家长们喜欢的“亲子游戏”;孩子们身上的衣服也没有因互相攀比而出现的某某名牌;孩子们的生日,也没有变成隆重的party,而是大家发自内心的“生日快乐”的祝福,因为他们都养成了朴素自然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牢牢抓住班队会这个教育的阵地

除了对孩子们进行常规的耳濡目染和与家长沟通配合教育外,我们还利用班队会专门对孩子进行有关节俭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如我们组织了有关“名人廉洁”的故事会,在会上,大家认识了包青天、海瑞、郑板桥等等名人的故事,也了解了伟大的周总理和鲁迅的事迹。在他们的故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节约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多么重要,因而深受启发。

总之,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美德,告诉他们这样的美德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多么重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elelove36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 4 queries, Gzip disabled